【易存电商】管理者如何打造学习型人才-徐士梅

看到要给大家分享的这个课题时,我一开头并没有去想该如何写这个稿件,而是默默的去回顾了这么多年的履历。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做着各种的产品培训,技能培训乃至各岗位的职能培训,这其中涉及到的各方面知识多不胜数。在一段时间内,我们确实培养出了一波很有能力的人才,但是也有一些失败案例,成功于失败我们都当成正常的现象,并为深究。现在回想起来,究其缘由,在整个教培的过程中我们还缺失了一些重要的环节,前期的宣导,培训的方法,后期的实践效果跟踪等等,我们所忽视的每一个环节其实都很重要,也是最终培养永动型学习人才的关键点。

【易存电商】管理者如何打造学习型人才-徐士梅

在阿里的人员管理章法中有几个十六字方针,其中一个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绳之於法”,今天要讲的这十六个字的含义可能跟阿里的管理章法意义不同,我用这十六个字重新定义了今天要分享的内容。

前八个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理解成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作为管理者,首先我们自身必须要具备学习的素养,能够在职业生涯中保持学习的习惯,只有不断的晋级和成长才能跟得上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步伐。然后,能够用所学,设身处地的去融入到团队中去,和员工建立信任,充分的了解他们的真情实感和需求,用专业度影响员工,辅助他们把公司目标和自身目标相结合,从而激发出员工学习的欲望和潜力。在目标达成一致的共识下,员工自然而然的就能够理解教培的重要性并欣然的接受这些培训安排。

当然,成为热爱学习的人是第一步,成为他人热爱学习的榜样是第二步。《学记》中写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其意思是说,如果学习中缺乏同别人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狭隘,见识短浅。一个人的武林是寂寞的,你找不到人过招的同时,也无法体会到那种分享的快乐,所以成为学习型人才的同时,要继续发光发热,影响更多人成为自己的同道中人。

后面的八个字:“诱之以利,绳之於法”,可以理解为欲情故纵,培养求知欲。之前的培训经历中,哪些失败的案例,有大部分对于培训的认知都是盲目的,在没有接触到工作的实质性以前,他们是不能理解培训内容和知识点的作用,对于他们来说,这些东西就像无字天书,没有办法接收理解,更别说融会贯通的应用到工作中去。如何能够提升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是成功培训的关键。这里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在2017年时,我开始涉及到采购部门的工作,当时随着销售额的增加,采购部门的工作量也日益增多,我有意培养丙菊来做供应商协调类的工作。平时的工作过程中我会跟她交流一些和物流供应商以及产品供应商的谈沟沟通方式和技巧,一开始她并没有放在心上,感觉进步不大。后来我以完全放手的方式,突然安排了一个小型供应商让她对接,通过几次的沟通下来,她突然明白了每次聊天过程中不经意呈现出来的知识点的重要性。再然后,就是她会自觉的带着问题来寻求帮助和学习。最终,她通过自身的努力搞定了这个供应商,也顺利完成了谈判目标。

学习的过程中,求知欲能够帮助我们更快的进入角色,就像一个饥饿的人,不用催促,他也会迅速的自主进食。

作为管理者,帮助员工找到学习的目的和动力是第一步,还应该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说到这里,又要提到阿里巴巴的十六字方针,这个十六字方针是“我说你听,你说我听,我做你看,你做我看”。在2015到2016年期间,我们在团队试验过这个方针,当时参加这个项目的人员多达20人左右,涉及整个销售团队,产品部以及总经办,历时近一个月时间。从过程而言,我们严格遵守了这十六字的方针,选用最专业的人参与整个培训,最严格的考核方式进行评判,从结果而言,这次的培训是所有培训效果最好的一次,也为团队输出了很多优秀的成员以及经验。(冯星就是这次培训的一员)这十六字方针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教练型人才培训的缩影,它更多的是在引导,培养员工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员工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什么都听指令,这样,员工才能真正的掌握到学习的核心,将其转化成自身技能。

这十六字方针最核心的部分是“你做我看”,这于王阳明的“事上练”的观点是一致的,就是要到现实环境中去实践所学是否能够为我所用,同时,随着环境的变化,能够灵活应用所学,以不变应万变,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且不断的发现问题,再学习,再实践。长而久之,形成一种自觉自动的学习习惯,促进自身不断的进步。

培养人才,是为了发展业务和实现战略,而随着企业的发展,要想实现更高的目标,企业也必须把学习能力发展为自身的核心能力。作为管理者,更应该时刻保持学生的心态,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要带动和培养下属员工共同成长,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占领先机,因此,学习型组织的打造就变得十分重要。同时,作为团队的一员,保持终身学习才能在竞争的社会大潮中处变不惊,实现人生理想。

最后,借用《师旷劝学》中的一句话,来规劝在站的小伙伴们,于公于私,请终身保持学生的职业,创造自己的辉煌人生。这句话就是“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相关新闻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